1988-1991, 2001——《Pool of Radiance》(光芒之池)系列;《Pool of Radiance:The Ruin of Myth Drannor》(光芒之池2)
1988年的《Pool of Radiance》(光芒之池)是金盒子系列的第一款作品。一开始听说它质量一般,我不信邪,去尝试了一下,结果我服了。游戏内容与立意还可以,但从系统到进行,到处都有很惹人厌的小BUG,界面非常不友好,不必要的手动操作过多,并且有相当多的无用动作、区域与物品,开了个很不好的头,而NPC的AI也极低。但1991年的《Pools of Darkness》(黑暗之池)却让人眼前一亮。绝大部分BUG都被修复,界面十分友好,剧情紧凑并且自由度很高。此外,它的重玩度也不错。《黑暗之池》毫无疑问是金盒子系列质量最高的作品,为《光芒之池》系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玩过了难度最高的RPG,却没听说过《Eye of the Beholder》(魔眼杀机)系列的话,那你的信息可能有误差。1990年,Westwood发布了系列第一作,为RPG带来了3D视角新时代,而它立刻就因变态的迷宫而声名远扬,乃至于在国内也小有名气。第二作更是将难度提升到了极致,并且音效也进一步加强,还趁机发布了中文版,奠定了它在国内玩家中的口碑。我依稀还记得93年天天往奶奶家跑,与亲戚一起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攻破《魔眼杀机2》。系列第三作因为开发商跳槽而有回落,难度、剧情均大幅降低,非常令人惋惜。
1996年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ark Sun Online: Crimson Sands》(DSO)。如果非说SSI做了什么好事,那就是他们为MMORPG添了一块基石。它以玩家之间的单人与队伍对抗为主,非PvP区域很少,而且相隔很远——并不是严禁,而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类似于《EVE》中的高安全区域。《DSO》为免费游戏,目前运营情况不明,有兴趣的可以去他们的主页看看。
在当年同时期的那一拨探险游戏中,《Ravenloft》(鸦阁城堡)的画面可说是拔尖的。1994年和1995年的两作是系列作品,而1996年的那个是格斗游戏。我玩过的是1995年的游戏《The Stone Prophet》(圣石先知),它是前作的续集,剧情上没什么太大联系,但是你却可以导入前作的人物。由于我本人是埃及迷,所以刚进游戏就被从画面到音乐而延伸至游戏四处的埃及风给吸引住了。要说有败笔的话,可能就是游戏刚开始时到处都得尝试的寻找密门按钮了,而且毫无意义的房间太多,白白浪费了游戏时间。除此以外,它算是资质相当不错的游戏了。
2003——《Greyhawk: The Temple of Elemental Evil》(灰鹰:邪恶元素神殿)
《Greyhawk: The Temple of Elemental Evil》(灰鹰:邪恶元素神殿)是第一款采用《D&D》3.5规则的电脑游戏,一直被《D&D》老炮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因为它“很正统”。然而在国内它却悲剧了——如果说2003年国内网络的兴起度尚且一般的话,到2005年左右可以算是网络大爆发了。但是,《灰鹰》原版却不支持Geforce6100以上的显卡,导致在国内单机游戏大展眼界的井喷期,《灰鹰》这么一款佳作却很无奈地淡出大家的视线!而且游戏的BUG多到让人发指,因此对新人极不友好。一款游戏可以非常核心化,但原因不能是程序设计问题,不然玩家使自己核心化的过程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