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只想要欣赏二十世纪最动人史诗的读者来说,诸位并不需要阅读这段文章。因为,《魔戒》是先成为一篇好看的故事,然后才成为一本伟大的著作。任何人都不需要藉由夸张的词汇、华丽的形容和惊人的数据来体会这一切。您可以直接翻到后面,开始享受这一段漫长的中土之旅。不过,对于有兴趣了解其背后故事的读者来说,或许值得您先停下脚步,看看传奇的源头。
一切开始于一个无聊闷热的下午,托尔金正在批改学生们的考卷。这份工作虽然十分难熬,却是他传道授业不可逃脱的责任之一。不过,这状况却因为一张空白的考卷而改变了。“一名应试者好心地空了一张白纸,没有在上面写任何字,这对一个阅卷者来说可能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我就在上面写下了‘In a hole o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在地洞里住着一个哈比人。)最后﹐我想最好弄清楚哈比人是什么样子。”
从这一瞬间开始,世界分裂了。正如同一篇书评中所写的一样,这世界只剩下两种人,读过《魔戒》和没有读过的人。属于前面一派的人大约超过一亿人,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他们不停的参加投票、发表文章、组织团体、购买书籍来宣扬自己对于《魔戒》的热爱。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魔戒》获得了二十世纪之书,甚至是两千年以来最伟大作品的头衔。而后者,迟早有可能接触到《魔戒》,也加入前者的行列中。
而这套作品也的确改变了世界。越战时期的叛逆青年将甘道夫视作总统候选人、反战人士将《魔戒》当成圣典、环保主义者将《魔戒》视作寓言。在美国每年出版的两亿本平装小说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作品直接或间接的和托尔金有所关连。无数的奇幻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将“仅次于《魔戒》”当作今生最大的荣耀。许多的作者会在自传或访谈中描述《魔戒》如何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放弃了原先的科系或工作,转而从事专职写作,并且毕生以成为托尔金的传人为荣。
《魔戒》掀起了文学界的革命,开创了奇幻文学的长河大江,并且又接着启发了角色扮演游戏的风潮。没有《魔戒》,或许我们今日就无法在计算机上享受魔兽争霸、创世纪,甚至是龙族和天堂。可能,卢卡斯(George Lucas)也无法从中获得星际大战的灵感。茱蒂丝·史秋拉维兹(Judith Shulevitz)在《纽约时报书评》专栏中说道:“没有托尔金,我们无法想象会有哈利波特的热潮。”是的,少了托尔金开拓出来的康庄大道,我们今日甚至无法欣赏到哈利波特那充满想象力的精彩世界。
然而,身为一种文学类别的开拓者,托尔金注定必须站在第一线承受最猛烈的炮火。这是一场文学贵族与庶民的战争。学院派的人士惊愕于如此一个非传统的文学竟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对他展开了相当激烈的批评。1956年,埃德蒙·威尔森(Edmund Wilson,当时美国卓越的文学家)在刊登于The Nation的评论中称《魔戒》为“一派胡言乱语”。1961年,菲力普·汤恩比(Philip Toynbee)在《观察报》(London Observer)上乐观地宣称托尔金的著作已经“被人们善意地遗忘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1997年,一套三本的《魔戒》已经在全球卖出五千万套,《魔戒》前传也已经销售了四千万套。它的成功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商业营销或是媒体热潮来形容,历经半世纪的读者肯定,已经让它成功的挤身经典作品之林。
《魔戒》或托尔金成功的秘诀在于何处?在他的书中,充满了忠诚与背叛、勇气与怯懦、善良与邪恶的强大张力。游侠们忍辱负重的牺牲奉献,才换来了哈比人的逸乐自在;刚铎的人孤军奋战的燃烧生命,才为中土换来了自由。这些情节、这些特点,都让《魔戒》敲动读者的心弦,让它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而这世界上最恐怖的力量,亦非是先进的武器或杀气腾腾的千军万马,而是那人心中小小的贪婪。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魔戒》的考验,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通过它。
《魔戒》并非因其文学上的成就而成为世纪之书,相反的,它是因其撼动人心的力量而让人们不由自主的认同它,经历重重考验才获得了这桂冠。
当您翻往下一页的时候,您也将展开那伟大的旅程,踏上渊远流长的中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