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小屋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转载]本人的《魔戒》硕士毕业论文(一)

[复制链接]
弗罗多 发表于 2008-12-1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实性与严肃主旨
——托尔金笔下的《魔戒》世界

论文提要
这篇论文产生的最初动力来自于笔者对托尔金小说的喜爱。不幸的是,托尔金的经典——《魔戒》,在国内却总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某些可悲的“误会”,人们往往轻易的低估了这部小说的价值和影响。《魔戒》以及类似的奇幻作品,往往被归于儿童读物或者成年人的童话。在这篇论文里,我将尽量改变这种偏见,并且证明,《魔戒》的世界是真实的,《魔戒》的主题是严肃的。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史诗作品。

本论文共分八章,以及附录。

第一章介绍了笼罩在《魔戒》之上的种种偏见和争议,同时指出了托尔金本人对于神话的独特态度,并且简要提出对这部小说真实性的看法。同时,提供对托尔金生平的简要介绍。

第二章着力于解决托尔金作品的神话来源问题。我将指出《魔戒》实际上是来源于欧洲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北欧神话体系。他竭力让小说的每个细节与《埃达》,以及其他古日耳曼史诗、传奇相符,以便让读者相信《魔戒》是北欧神话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能够达到某种重构失落的神话或史诗的目的。

第三章谈到了《魔戒》特殊的语言。托尔金创造了它们以便让他的小说具有某种史诗的真实。同时,我们也可由此看出作者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第四章谈论的话题是《魔戒》中的酒。我希望通过一番考证,判定《魔戒》的设定,在这个角度上,符合了古北欧的实际情况。

第五章是关于《魔戒》中的巫术成分。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国王崇拜和对树的崇拜。我认为这些成分都是在某个角度为《魔戒》的真实性服务。

第六章阐明了《魔戒》世界是非基督教的。虽然托尔金本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他在小说中并不掩饰他对基督教的疏远和对北欧异教的偏爱。
而在第七章,我将回答为什么托尔金对北欧异教的喜爱超过了自己的宗教。基督教已成为欧洲现代社会的一部分,而古北欧异教则象征着某种更加“纯洁”的社会。托尔金渴望揭示我们这个时代随着所谓的“社会进步”带来的令现代人越发痛苦的怪圈,同时,指引我们如何摆脱它。因此,他的小说自然不是给孩童的或供娱乐的,其主题是严肃的。
最后我将总结本文得出的《魔戒》的两个特点——真实性和主题的严肃性。它们才是托尔金的作品在超过半世纪的时间中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真正原因。
本文的附录部分包括若干图片:托尔金的肖像、两张关于北欧如尼文以及《魔戒》中特殊字母的图片,两张地图,以及三份族谱。

关键词
神话     真实性     严肃性

Abstract

This thesis grew out of my love for the fictional works of J.R.R. Tolkien .Unfortunately, Tolkien’s classic, The Lord of the Rings, is usually ignored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some sad misunderstanding, It is very easy now for someone to underestimate the worth and impact of this intriguing novel. They thought The Lord of the Rings , and other fantasy fictions, were totally books for children or daydreams for adults. In my thesis, I will try to change people’s prejudice and prove that The Lord of the Rings’ world is real and its theme is solemn. In fact, it is not only a fiction but also an epic.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and one appendix.

Chapter One first gives a introduction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dispute about The Lord of the Rings, as well as lines out the attitude of Tolkien’s own, and,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special reality of this fiction. Also, A short biography of the author follows.

Chapter Two deals with the origin of mythological background of Tolkien’s fictional works. I will point that Tolkien’s myth in fact is based on the Old Norse Myths which really existed in Europe. He tries to make every detail of his story as real as Edda, and other old Germany epics, or legends. He want to let his readers believe that The Lord of the Rings is one part of the Old Norse Myths and by this way, he could rebuild some kind of lost myths and epics.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special languages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Tolkien created some new languages in order to make his fiction real and like an epic, and also, we could find that the author’s attitude is very strict.

In Chapter Four, I will talk about the wine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try to prove Tolkien’s design accurately imitates the true situation in The Old Norse.

Chapter Five shows the witchcraft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It includes two Parts, the worship of kings and the worship of trees. I believe all of them absolutely serve for the authenticity of this fiction.

Chapter Six shows the world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in fact does not belong to Christian culture. Although Tolkien is a devout Christian, he didn’t cover up his alienation to Christianity and his favor to the North paganism.

In Chapter Seven, I will answer why Tolkien likes the old paganism much more than his own religion. Christianity is a part of modern European society but the old Norse paganism stands for some kind of PURE society . Tolkien very much wanted to reveal the trap of our times which torments modern people with society progress, and show us how to escape. Thus, his book is surely not just for children or amusement. Its theme is solemn.

Finally I will conclude my thesis by summing up two features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authenticity and serious theme. They are indeed the reasons why Tolkien’s books have attracted so many people for over 50 years.
The Appendix consists of some pictures. I avoid portraits of Tolkien, two pictures of Rune and some special letter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two maps, and three family trees.



KEY WORDS:
MYTH   AUTHENTICITY   SERIOUSNESS






目 录
第一章《魔戒》的争议及其简单介绍
第二章《魔戒》的神话渊源
2.1 精灵(Elves)和矮人(Dwarves)
2.3 《魔戒》诸神
  2.31 关于“战神”图尔加斯(Tulkas)
  2.32 关于梅尔克
2.4 关于“座狼”和龙2.5 关于“瓦里诺双树”
2.6 关于《魔戒》中的名字
2.7 两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第四章《魔戒》中的酒第五章《魔戒》中的巫术
5.1 国王崇拜与国王治病
5.2 对树的崇拜5.3为什么《魔戒》出现了巫术的内容?
第六章《魔戒》是非基督教的
第七章《魔戒》的愿望
7.1《魔戒》是反现代性的
7.2《魔戒》的英雄观和流浪精神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 记


一,《魔戒》的争议及其简单介绍
伦敦周日时报记者苏珊"杰弗里斯于1997年一月告诉她的一个同事,在一个由英国第四电视台及水石连锁书店(Waterstone’s)共同举办的投票中,J.R.R 托尔金所著,史诗般的奇幻小说《魔戒》获选为廿世纪中最伟大的书。她的同事这么回应着:“真的吗?我的天啊!老天啊!天啊!”
  在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对这种事反应则较为缓和。《魔戒》在于1999年Amazon.com的读者投票中,不单单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书,而是两千年来最伟大的书。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对这样的结果表现太多的失望。托尔金的文学巨著已在流行文化中根深蒂固。毕竟,许多现今的美国大学生或记者,很可能在他们八年级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教室中传阅看似精灵字迹的符文纸条。他们现在可能还保存着那些有着折角、由Ballentine所出版的平装版旧书;而其迷幻的70年代式封面(作者非常的不以为然),现在可能还被藏放在阁楼的某个角落。
  除此之外,有一些局限在美国东北角,或者散落在美国一小撮大学城的知识分子,一直认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比较好,免得自己喜爱的题材遭到大众庸俗化。数百万名美国读者高兴的品读像《魔戒》这么深奥又复杂的书,对某些知识分子而言(举例来说,我就是其中一个),他们会感到满意,甚至是感动。不管大家对此有何看法,读《魔戒》会比读《飘》(在Amazon的调查中排名第二)有挑战性,更别提《哈利波特与神秘的魔法石》(第五名)了。
……(1)
我国的读者、书评家们,在得知《魔戒》被西方读者奉为宝典,甚至“2000年来最伟大的书”时,不知会有何感想?大约的反应,恐怕和苏珊"杰弗里斯的同事相仿,是几个大大的惊叹号吧。又有多少文学评论家可以事先揣测,《魔戒》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会高过脍炙人口的《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魔戒》系列,这一1955年问世,在西方累计销量超过9000万册,研究者汗牛充栋的作品,居然直到2001年(还是借助魔戒电影票房的成功)才得以“幸运”的与国内读者见面(译林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而在此以前,国内多数的读者,好似生活在真空中,对《魔戒》这部作品,不仅“不见其人”,而且不闻其名。
是什么让《魔戒》长期成为了国内出版界、学术界的“弃儿”?是什么让国内的出版界、学术界长期“羞于”、“耻于”或者“不屑于”向读者引入、介绍这部作品?
其实,《魔戒》自诞生之日起,就几乎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作品。一方面是不尽的溢美之词,一方面也伴随着痛恨厌弃之声。1956年,W.H. Auden(奥登)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上撰文说,从某些角度来看,托尔金笔下那个哈比人佛罗多毁掉黑暗魔君索隆的至尊魔戒的故事甚至超越了米尔顿(Milton)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但就在同一年,Edmund Wilson(当时美国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在刊登于The Nation的一篇标题为《唔,这些糟糕的半兽人》的评论中称《魔戒》为“一派胡言乱语”。Wilson还抨击托尔金的支持者如Auden和C.S. Lewis等人,言辞激烈如“某些人,也许特别是某些不列颠人,他们一辈子都只能欣赏垃圾一般的幼儿园读物。”对此,奥登感慨道:“在我的印象里,我所读过的书中极少造成这么强烈的争议。似乎没有人有比较为中庸的看法。某些人,就像我自已一样,觉得《魔戒》是一部文学的瑰宝,但其它的人却无法忍受此书。而我必须承认的是,有一些敌对阵营的人也有着令我相当敬重的文学评判……我只能说,有些人就是在原则上反对英雄式的追寻及虚构的世界;这样的作品在他们眼中只能是逃避主义者的轻文学读物。”(2)
这场论争愈演愈烈,到了1961年,似乎是为了平息这种争吵,Philip Toynbee在《伦敦观察报》(The Observer of London)上面乐观地宣称托尔金的著作已经“被人们善意地遗忘了”。然而此后的40余年,托尔金的作品不仅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反而有日渐升温的趋势。托尔金的作品不仅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一版再版,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现代西方魔幻文学的先河。其后如R"A"萨尔瓦多《被遗忘的国度系列》、崔西"西克曼《龙抢》系列、《魔法风云会》系列以至于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无不深受《魔戒》的影响,更不用说其对电影、游戏的影响了。据统计,美国每年销售的大约一亿本平装书中,就有四分之一可追溯到托尔金的作品(3)。在知识界,对《魔戒》系列的看法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研究《魔戒》的学术专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虽然间有批评之声,但是学者们至少可以正视这一受到读者空前欢迎的作品并且在文学的范畴内加以研究和审视了。也许,我们可以把保守的牛津大学最终还是将托尔金及其作品写入了英国文学史课程看作这一变化的缩影。
然而,随着《魔戒》系列引入中国大陆,我们却看到对这部作品奇异的反应:一方面是普通读者的欢迎,一方面是学术界心有灵犀般的冷漠——不单单是反感、厌弃(这倒是可以理解的)——结果是连简单的指摘、挖苦都难觅其踪。《魔戒》的引进,对国内正统文学界来说,几乎是不值得一提的。
为什么会导致国内对这部西方的“奇书”长期(直到现在)的冷漠?恐怕不能用“东西方文化差异”一言蔽之,因为在日本、韩国,甚至港台地区,托尔金也不乏支持者。我认为很多学者刚刚接触到《魔戒》,便被书中涌现的飞龙、巨怪、精灵、树人等名词所压倒,便由此判断,此书必然是荒诞不经,甚至胡编乱造的,《魔戒》充其量是一部精致的幼稚园读物,或者成年人童话而已。既然被扣上了“幼稚园读物”的帽子,自然,专家们是不值得在严肃的场合讨论《魔戒》,甚至羞于去严肃的讨论——更谈不上研究《魔戒》的内涵和特色了。其次,某些学者或许感觉到在这些神话形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但是如同奥登感慨的那样,“有些人就是在原则上反对英雄式的追寻及虚构的世界;这样的作品在他们眼中只能是逃避主义者的轻文学读物”,虽然兴许他们内心也承认《魔戒》不同于一般的市井读物,但却是消极的、避世的文学,是坏的文学,因此不应该被提及。
我想起了一个小插曲:
随着《魔戒》国内的大卖,译林出版社于2004年5月推出了《魔戒》资料总纲性质的托尔金遗作《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译林的编辑在审订之时自作主张的删除了原书附录中的全部地图和家谱。此举在国内《魔戒》爱好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读者纷纷在网络上抨击译林的做法,后来译林不得不在其官网对此事作出澄清,并表示以后会推出完整的版本。(4)为什么删除一些“附录”会引起如此争议?其实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目前对《魔戒》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位:
对于《魔戒》爱好者来说,《魔戒》在他们心目中(如同我在开篇处所说的那些美国大学城的一些学者一样)是一部复杂精密的史诗性著作,自成体系,各个部分密不可分——因此,删除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地图、家谱,恰恰伤害了《魔戒》严谨完整的体系,这是《魔戒》爱好者绝对不能接受的。这个道理,就和一篇论文末尾的书目、索引不能随便删除一样。但是对于译林的编辑们来说,《魔戒》系列是资人娱乐的“成人童话”,因此他们的编辑要突出其娱乐性,而原书的地图、家谱太过“古板”、“沉闷”,会破坏这种娱乐性——将这些“累赘”的部分删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么,《魔戒》系列究竟是“复杂精密的史诗性著作”,还是“成人童话”,床头读物?随着《魔戒》的引入,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能因为《魔戒》充满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就由此断定它必然轻浮,否则,人类历史中相当多的瑰宝,都会是荒诞滑稽,毫无价值。希罗多德《历史》没有人会否认它的地位,但是书中也不乏硕大如狗的蚂蚁,长着人脸的鹰,天神决定战争结局这样的情节,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历史》哪里是历史性著作,简直是一部《奇闻录》。以《魔戒》充满虚构成分而怀疑其价值,必然失之偏颇。
纵然有许多关于《魔戒》荒诞不经的非议,但笔者初次接触到《魔戒》,最大的感受却是其缜密的“真实性”,以至于仿佛在阅读一部历史著作。荒诞与“真实”的巨大的反差恰恰是笔者对《魔戒》产生兴趣并开始构思这篇论文的最初动力。《魔戒》是一部典型的由学者创造的作品——不仅仅是托尔金牛津大学教授、古英语专家的身份。《魔戒》拥有一套完整的、丝丝相扣的世界体系和历史时间表,在此之前,很少有作者能够为一部纯虚幻的小说专门绘制详细的地图、小说人物家谱,制定小说特有的历法,甚至语言了(例如小精灵语)。《魔戒》的所谓“真实性”,并非《魔戒》讲述的故事、人物真的存在过,或者将来会存在,而是它让读者感觉,它们“应该”存在过。小说的魅力在于,虽然读者不能去相信,但是他们宁愿去相信。本人在论文里的第一个目标,本人在论文里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所谓的“《魔戒》荒诞不经,胡编乱造”的指摘进行批驳,展示《魔戒》是一部经过精心考证和勾画的严谨文学,它有着独特的真实性。
毫无疑问,《魔戒》中大量借用了神话的内容。作者本人对神话的态度,就颇值得我们玩味。托尔金的挚友路易斯(C.S. Lewis)有一次反驳托尔金说:“神话是谎言,虽然是美丽的谎言。”“不,它们不是。”托尔金说,“真理就在其中,美、真实、荣誉……这些都是超越了凡人的真理。人们知道那里有真理,但他们看不见,这些真理是非实质的,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对我们的真实性。”(5)如果说托尔金的神话具有某种真实,那么“真实”本身并非作者的目的。虽然托尔金极力否认这部小说含有任何寓意,但是,反战主义者从弗拉多及其魔戒护送队伍宁可将威力巨大的魔戒毁掉也不用它来对抗魔王索隆揣测托尔金对核武器的态度,环保主义者从树人起来造反攻打砍伐树林的萨茹曼得到鼓励……人们一次次试图去寻找某种寓意。本人并不希望从《魔戒》的某个枝节,去寻求其一一对应的可能的象征物,但是,我深信托尔金的观点,即神话不是谎言,其中蕴含真理。本文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在笔者力所能及的范围,以“真实”的《魔戒》框架去分析托尔金要表达的“真理”。
托尔金简单生平及《魔戒》介绍:
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出生于1892年的南非,3岁随母亲迁回英国。4岁父亲客死异乡。12岁母亲死于糖尿病,后由法郎西斯神父抚养成人。1911年进入牛津大学埃克塞学院,研究古英语、日耳曼语系、威尔士语及哥特语。在此期间,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定期举行聚会(聚会被称作T.C.B.S——巴罗凡协会茶会),交流文学作品与评论。1914年,一战爆发,此时托尔金重回牛津学习,从事各种诗歌试验和语言创造。1916年3月,托尔金赴法参战,4个月后,患“战壕热”于同年11月被送回英国。
托尔金“T.C.B.S”的好友们则没有这么幸运,只有1人熬过了大战。受战场经历的刺激,同时为了纪念失去的好友,托尔金写成了《失传的故事》(生前未出版),首次讲述了精灵与矮人的故事,他们使用的是托尔金发明的语言QENYA和GOLDOGRIN,并出现了反抗莫都、冈多陷落等情节。1920年,赴里兹大学任助教,修改《失落的故事》,继续精灵语言的创造。1925年,回到牛津大学担任盎格鲁-撒克逊学教授,直到1959年退休。托尔金于1973年9月去世。
本人在论文里牵涉到的《魔戒》系列主要包括一下作品:
《霍比特人》(THE HOBBIT,即所谓的“魔戒前传”)。写于1936年,1937年出版。该书为托尔金赢得了最初了声誉。《霍比特人》讲述了毕尔博"巴金斯和一群矮人及法师冈多尔夫前往龙窟寻宝的故事,其中,还交待了魔戒是如何流落道巴金斯手中的过程,为后来的《魔戒》埋下了伏笔。
《魔戒》(THE LORS OF THE RING)三部:《魔戒再现》(Fellowship of the Rings)、《双塔奇兵》(Two Towers)、《王者无敌》(The Return of the King)陆续于1954-1955年出版。讲述中土(MIDDLE-ERATH)世界正义种族与索隆黑暗势力的战争和弗拉多的魔戒护送队历经千辛万苦毁掉魔戒的故事。
《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于托尔金去世后其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根据遗稿整理出版。大致相当于托尔金构筑的《魔戒》世界整体的编年史和资料总纲。虽然不是一部小说,但对于完整了解托尔金的魔幻世界极为有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土鳖小屋 ( 蜀ICP备2022018145号 )

    GMT+8, 2025-1-10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